找到相关内容689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教育科学

    的果位,有了果位才能真正断三毒15,了脱生死。让我们用佛陀智慧明灯点亮我们的心灯,照亮自己,也照亮他人。为世界和平、众生安乐多做贡献。   文/释印盛   注释:   1.《华严经》(经名)大方...

    印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984639.html
  •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

    老婆罗门言:善哉瞿昙!当为我说,使我长夜获於安乐,得义得利。佛言:实如汝说,汝於往日,身口意业,不作善行,毀犯禁戒,不修福德,不能先造(福德),临命終時,无所怙恃,汝於今者,实为衰老,先造众罪,所作粗...为了人天之利益、幸福。而修习:四念处、四精进(正勤)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和八圣道分。这是通常所说的三十七道品。   法增比丘撰,佛宝寺。   愿众生安乐! 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585057.html
  • 阿格旺波再显化身松吉泽仁仁波切略传·大悲加持铁钩

    得到的数万元供养作了无缘的回向。同时,还去昌多、甲宿、京敦、卡塔等地区作了封山放生等行善积德的事业,使得这些地区安乐吉祥、幸福如意。“得到的四万元供养用于佛学院的建设,没有浪费一分钱。”扎拉寺释迦牟尼佛...

    阿格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158508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

    两岸佛教都着力发扬菩萨“不为自身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大慈大悲精神,充分发挥佛教的慈善救济的功能,扶贫济困,施医送药,赞助“希望工程”,教化失足者和罪犯等等,使受救济者既得到物质的援助,也得到精神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285458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菩萨道精神,主张菩萨入世度生,强调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。因而,人间佛教的倡导者认为,对人间性、现世性的强调,是符合佛法真义的,所以不是创新,而是将固有的“刮垢磨光”。   那么,作为佛教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

    过着出外乞食的生活,每日听佛陀讲经说法,打坐经行,修习禅定。早期佛教本来没有经忏仪式,佛陀告诫弟子,若有过错,要敢于忏悔,忏悔得安乐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变化,佛教的仪式也在不断地变化,经忏佛事的种类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085785.html
  • 肃然起敬话“远公”

    适当的解决,这样的收获还不值得吾人努力去争取吗?”“净土法门这种安乐人心、解毒化瘀的现实功用,是其它社会文化设施所无法替代的。   (二)、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  "茶禅一味"源远流长。佛教对茶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385899.html
  • 宗教本质简论

    希望借神灵和宗教的方式之助,摆脱社会生活的痛苦,达到社会普遍的安乐和幸福。 这就是在自然和社会的压迫下人类所找到的出路,那些为人类找到这个出路的人物,他们对人类的苦难有比常人更为强烈的感受,...

    李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486330.html
  • 中国西藏的历史沿革

    等,并要求定界互市。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:“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,又蒙降金城公主,遂和同为一家,天下百姓,普皆安乐。”733年唐蕃双方在赤岭(青海日月山)立碑定界,于赤岭、甘松岭互市,双方边将和官员参加,...

    陈庆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486331.html
  • 天台宗的菩萨成思想

    ,他复引《璎珞经》而言:   璎珞经云:律仪戒,谓十波罗夷(十重戒),摄善,谓八   万四千法门,摄生,谓慈悲喜舍,化及众生,令得安乐也   。(《大正》40,563下)。   以《璎珞经》...,都无小乘机,正像(法)稍过已,末   法太有近,法华一乘机,今正是其时,何以得知?八安乐   品〉末世法灭之时也。(《大正》74,177中—下)。   留学中土之后,他又渐受中国天台的影响,...

    明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786344.html